時尚集團、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開始推出自己的移動應用。
我們不難發現傳統媒體的app應用的幾大“特征”,有些是繼承了衣缽,如堅持原創;有的則是“惡習不改”,如對用戶體驗的尊重……
傳媒夢工場研究院聯合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基于對當前IOS和Android平臺具有“新聞、資訊”屬性的400個樣本進行了量化分析,從中分析得出傳統媒體轉向移動引用的五大趨勢。
原創新聞是新媒體時代打動讀者、引導讀者、增強媒體核心競爭力、樹立媒體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新聞同質化的一個有效辦法。作為體現新聞價值的原創性考據,在這些新聞類應用當中,“隨機10條新聞中的原創條數”平均值為7.04,表明傳統媒體的重原創性在新媒體時代移動應用中同樣被強調。
及時、深度、廣度是“有質量新聞”的基本要素。移動應用中,新聞信息的數量不少,但由于信息的趨同性大,降低了信息的質量,增加了人為搜尋信息的成本。
研究發現,在188個新聞類app應用中,“隨機10條新聞”中,新聞信息來源從0到10呈正態分布,新聞的信息來源數量較為均勻,平均值為2.43,表明這些app應用的信息來源都較為單一。
傳統媒體移動應用對于信息的更新速度遠未到“實時”的程度,傳統媒體新聞應用“晚上九點”和“零點”進行更新的比重為42.6%和33.5%,這個相較網絡媒體更低,后者的更新比例分別為64.2%和52.9%。而在“推送”選項中,約三分之二的客戶端并不具備該項功能。通常,這些都能用技術手段更好地解決,關鍵還是“運營”的理念。
調查發現只有12.2%的傳統媒體新聞應用整合了UGC(用戶創造內容)。這說明,以“push”方式輸送新聞仍然是傳統媒體手機客戶端的主要模式,整合UGC以增強用戶對應用的粘度,并未受到大多數媒體的重視。此外,在個性化推薦方面,唯有一家客戶端具備根據閱讀歷史智能推薦新聞的功能,可見該功能的普及率非常之低。
雖然技術被認為已經不是現階段App開發的主要瓶頸,但是在閱讀模式、夜間模式、字號選擇、橫豎屏顯示等功能及用戶體驗指標上,傳統媒體的app應用表現欠佳。比如,環境選擇一項(如根據網絡環境所處的情況,來調整客戶端新聞接收模式的功能),在本研究取樣的188個傳統媒體手機客戶端中,僅有7家客戶端提供了可根據網絡環境自動選擇最佳接收方式的功能,僅占總數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