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可能會通過電話,微信又或者是 skype 遠程地對創業者進行采訪,但今天我的采訪從一開始就有些特別,因為整個采訪過程是在一個在線的實時一對一教學軟件上完成的,除了暢通的語音對話外,移動端屏幕也成為了一個思維交換平臺,采訪人和我一起在屏幕端書寫。這樣的溝通方式轉換到在線教育領域,則將會是一種純線上的“家庭教師”模式,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端的智能設備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沒錯!我今天采訪的對象就是愛輔導的劉華,他給自己的定義是“中小學生課外輔導的極客”,對愛輔導的定義是“為K12學生提供實時互動作業答疑和一對一課外輔導精品服務的移動互動教育平臺”。
我是一個技術極客,我也是一個家教狂熱者。
劉華來自于百度,在出來創業之前,他在百度呆了 7 年,主要是在百度知識搜索部進行產品的研發。也許你對這個部門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相信你一定熟悉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這三個產品,而它們幾乎伴隨著每個孩子走過了自己的學生生涯。劉華就見證和參與了這些產品的誕生。而對于為什么出來后選擇在線教育領域的創業,他說更多的是源于自己大學期間的家教經驗。因為他特別喜歡給中小生答疑解惑,享受知識的傳遞過程。所以創業一開始就選擇從家教老師為出發點的在線教育產品,他希望依靠著自己的技術能力,重新把老師拉回教育鏈條中的核心地位。
從這個角度出發,愛輔導的平臺搭建就與現階段其他的答疑產品相區別。 平臺本身更像是Moxtra,是一個社會協作平臺。老師可以給學生通過屏幕共享,實時的講解某個具體的題目,并在學生上傳的題目照片中做涂鴉批注,方便學生理解。這樣的答題方式相較于目前現在市面上的答題軟件來說,引入老師的參與,讓一些能力不足的學生可以在老師輔導的情況下,理解知識難點,而不是一人在電腦屏幕前孤軍奮戰。
當學生遇到某一個問題的難點的時候,他可以通過拍照功能將題目上傳,而系統將會自動匹配老師,進入答題頁面。老師則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空白處為學生答疑,并且標明答題的思路和重點。而答題結束后視頻會保留在學生的帳號中,之后可以反復調閱,加強對于知識點的理解。
而在簡單的答題功能之外,愛輔導利用平臺所能達到目前答題類產品所無法涉及的一個方面:在線課程。這種在線課程與目前主流的視頻教學課程不同的是,愛輔導并沒有什么具體的核心課程。它提供的服務更多的是一種對于教學課程的補充和輔導,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則是將線下的長時間一對一家教輔導完全線上化。而其中通過平臺所搭建的“互動性”是愛輔導課程目前主推的重點,整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聲音和筆記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既節省了家教路程的時間,也保證了在線課程的高效率。
愛輔導目前吸引用戶主要是通過口碑傳播,愛輔導上的 5000 多位注冊老師是他們獲取新的用戶主要渠道,創始人告訴我們,愛輔導擁有近百萬的注冊用戶,日活躍用戶過萬,每天有近千小時的一對一在線互動輔導。由于老師在產品中的重要性,愛輔導對于入住平臺的老師會提供專業的培訓業務,除了平臺如何使用,還包括遠程教育中所需要注意的引導類技巧。愛輔導平臺上有合作老師,平臺老師,其中合作老師主要負責的是答題業務,而平臺老師則主要是課后輔導業務,并且是完全全職的。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平臺上開放了家長溝通渠道,學生的家長可以在線上與老師一對一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和學習意愿。
從整體來看,愛輔導其實與“跟誰學”和“突破”很類似,不同的是愛輔導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可以在線上完成。跟誰學有強烈的線下成分,因為他們提供類似于舞蹈,鋼琴這樣非常依靠線下空間的老師服務。而突破顯然跟愛輔導具有極強的相似性,突破也很強調電子白板的技術,目前開始漸漸地將用戶向線上引導。但目前,突破這方面的努力,主要還集中在 PC 端,還沒有向移動端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