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5l1hh"><thead id="5l1hh"><cite id="5l1hh"></cite></thead></progress>
      <big id="5l1hh"></big>

        <progress id="5l1hh"><menuitem id="5l1hh"><b id="5l1hh"></b></menuitem></progress>
        <big id="5l1hh"><thead id="5l1hh"><font id="5l1hh"></font></thead></big>

          <big id="5l1hh"></big>

          <progress id="5l1hh"><thead id="5l1hh"><cite id="5l1hh"></cite></thead></progress>

          <big id="5l1hh"><meter id="5l1hh"><b id="5l1hh"></b></meter></big>
            <progress id="5l1hh"><menuitem id="5l1hh"><mark id="5l1hh"></mark></menuitem></progress>
              首页 观察 创业 正文

              参观微信新办公室

              作者:36kr 时间:2013-11-24 0

              微信项目在 2010 年 11 月 19 日启动,今天刚好是微信的三周年。微信团队也在今天举办了新办公室的入驻庆典,他们的办公室正式从南方通信大厦搬到了 TIT 创意园。

              我和极客公园的阿禅刚好赶上微信的庆典活动,并且参观了一圈新办公室。

              在庆典上张小龙讲了一段话。我听了一部分,总结起来大概 2 个意思:

              1. 在原办公室,大家都在小黑屋里做开发,很辛苦,环境不好。现在这里更像硅谷了,在创意园区,有更大的空间,更能让大家发挥创意。

              2. 大家都说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了,实际上是拿到了。在互联网时代,广研能够做出 QQ 邮箱这样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做出了微信,以后还会创造更大的奇迹。

              这是老板在鼓舞团队。

              以前是张小龙一个人站在科技和艺术的十字路口,因为新办公室,现在整个微信团队都站在路口了。

              庆典结束之后,也有幸和张小龙聊了几句,我问他新办公室是否会像硅谷有趣的公司那样很多员工可以随意的在任何地方办公,他说现在还不是,还是每个人有固定的工位,但实际上员工都还没怎么正式开始工作,以后也不定是什么形式。

              微信新办公室一共有 3 栋楼,都是 Loft 形式,加 QQ 邮箱团队一共是 4 栋楼(似乎是这样?)。张小龙说国内很少有公司采用这种 Loft 的形式,为了打造的更有硅谷范儿,设计师都是直接从美国请过来的。

              据说在张小龙新的办公室里,会有很多物联网的东西,他自己很喜欢这些新东西。不过没有机会去参观。

              下边是一些参观过程中拍的照片:

              门口

              新办公室似乎名字叫 Dream House

              张小龙在演讲

              新起点

              微信里程碑

              会议室

              健身区(据说跑步机还没有和微信打通)

              办公区(椅子很酷)

              对面楼也是微信团队

              阳台(找灵感的地方)

              滑梯,可以直接从三楼下到一楼,体验了一下感觉不错,似乎有点磨裤子。。。

              食堂,用微信支付(一种方式是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另一种是找到自己的二维码放到右边的机器上让机器来扫)

              午饭(有中餐和西餐可选)

              没有参观所有的办公室,包括楼底下还有只对内部开放的咖啡馆等。

              除了参观办公室,这次也了解到不少有趣的东西:

              团队

              上班时间是弹性的,最晚的可以下午上班一直上到凌晨。

              整个微信产品部会有 KPI,然后全部门朝这个方向努力,各个小团队都没有什么明确的 KPI 考核。

              微信内部会有很多临时组建的小组,为了共同的兴趣凑在一起,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原型并进行内部分享。

              扫一扫按钮

              现在位置很不好找(以前在首屏右上角),扫一扫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但人们在找的时候会思考到底在哪个按钮下边,他们在思考是否会调回第一屏,暂时不会调整。

              首屏右上角的发起新消息功能当时是根据数据调整的,在我看来有点鸡肋,我更喜欢先找到要发消息的人,再直接给他发消息,而不是先新建消息,再选择收消息的人。发短信时代就是这样。如果有一半的人发消息习惯是这样的话,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有点浪费了。

              朋友圈里几次点好友头像后的返回逻辑

              这是阿禅提到的一个体验不好的地方,从朋友圈里点好友头像到个相册,再点头像到个人资料页,点发消息,再点返回就直接返回到主屏了。这个问题接下来会解决,点返回变成返回上一个页面。

              朋友圈如何控制信息泛滥

              自从美丽说和蘑菇街那次的营销事件被封之后,微信对朋友圈的控制就非常谨慎。大家在 Web 端用人人或 QQ 空间或微博应该有这样一种感受,当一种新的游戏或什么活动火的时候,满信息流都是这些信息,想不看都不行。但是在朋友圈上却一直没出现这样的情况。

              微信有一套复杂的动态的算法来处理这种重复信息。比如, 同一条消息如果你已经看过几次了,你的其他朋友再重复发,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信息流里。但其他没看的人则还能够看到。同一种信息可能会出现 3-4 次左右,再多就不显示了。

              微信游戏内测的时候,朋友圈完全被刷屏,但发布的时候就用上边的方式斛了。所以现在你看微信游戏在 App Store 上排名最前,但是在朋友圈里看不到太多人分享游戏相关的内容。

              发消息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发的内容其实有人是看不到的,甚至当一个链接被浏览次数达到一个量级后,这条链接就只有发的人自己能看到其他人都看不到了。

              去微信参观回来总体的感受是,微信内部的节奏特别快,他们在尝试非常多的东西,但是我们在外部却一点也感受不到,甚至从产品更新的频率来看微信的节奏比以前慢了。跟他们团队聊天几乎不聊过去的东西,大部分是对未来的畅想,并且他们提供环境让员工去尝试并验证各种想法,最后再把靠谱的推广出去。

              有意思的是,有些微信匆忙推出,用起来并不合理的东西,也会被当成行业标准,公众平台第一版的后台就是个例子。

              fengsa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
              午夜视频,坐地铁车被高C短文